图片名称

新闻动态


团结求实勤奋创新

宗馥莉全面行动:娃哈哈或将注销,零退路策略!


发布时间:

2025-09-10

2025年夏末,娃哈哈的工商信息栏里,两条“简易注销公告”悄然上线——浙江娃哈哈健康管理有限公司、江山娃哈哈宏振饮用水有限公司,这两家由娃哈哈商业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、宗馥莉担任董事的企业,正式进入注销流程。


公告期从8月28日持续至9月16日,节奏迅猛得让外界猝不及防。

这并非宗馥莉第一次对娃哈哈“动刀”。

自2025年7月以来,浙江德清娃哈哈科技创新中心、桂林娃哈哈饮用水公司、浙江宏振智能芯片公司等四家企业已接连注销。其中,浙江宏振智能芯片公司尤为引人关注,它是宗庆后亲自拍板成立的“心血项目”,宗馥莉挂名董事仅一个月,便果断关停。

一系列“减法”操作背后,娃哈哈的版图看似在收缩,实则一场精心谋划的“战略清仓”已然展开。

宗馥莉要剥离的,是那些缺乏竞争力、拖累主业的“包袱”,将资金与精力重新聚焦到核心的饮料业务。与此同时,她已推动新建18条饮料生产线,一“退”一“进”间,这位娃哈哈的新掌舵者,正以“断腕式改革”,试图为这家老牌企业注入新活力。

外界曾将宗馥莉的“关停潮”简单解读为“豪门内斗”或“去宗庆后化”,但透过表象不难发现,每一步决策都藏着复杂的考量,既是商业逻辑的取舍,也是应对多重压力的自保。

首先,娃哈哈“瘦身”,是从“多元化”回归“主赛道”。

巅峰时期的娃哈哈,凭借AD钙奶、营养快线等爆款,在饮料市场占据半壁江山。但过去十年,农夫山泉、元气森林、可口可乐等对手轮番冲击,娃哈哈的市场份额持续下滑。

以饮用水业务为例,2025年华东市场,娃哈哈纯净水市占率已跌至12%,被农夫山泉远远甩在身后。

为求突破,娃哈哈曾尝试跨界。2021年成立浙江娃哈哈健康管理有限公司,试图切入大健康赛道,却因缺乏核心竞争力,成立四年未取得亮眼成绩;2019年入局芯片领域,组建浙江宏振智能芯片公司,最终也未能与主业形成协同效应,反而成为资金“黑洞”。

宗馥莉的改革思路很清晰,与其在非主业上“内耗”,不如及时止损。她要做的,是让娃哈哈从“多元化迷局”中抽身,集中火力深耕茶饮、瓶装水、功能性饮料等优势赛道,在农夫山泉、华润怡宝等强敌环伺的市场中,守住核心竞争力。

其次,遗产争夺官司未定的当下,简化资产规避风险。


2024年宗庆后去世后,娃哈哈陷入百亿遗产纠纷的漩涡。香港法院暂时冻结了18亿美元信托资产,杭州法院关于职工持股会股权纠纷案的审理也牵动人心。就在2025年8月27日,宗馥莉方因不满审理进度,向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提交投诉举报材料,要求加速案件推进。


家族博弈愈演愈烈之际,任何游离在核心业务之外的资产,都可能成为诉讼中的“靶子”。注销非主业公司、简化资产结构,成了宗馥莉降低纠纷影响的无奈之举。她必须在法律风波平息前,让娃哈哈的资产版图更“干净”,避免企业因遗产争夺陷入更大动荡。


再次,一定程度上缓解“利益输送”质疑。


我们知道,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娃哈哈46%的股份,作为重要股东,国资对企业关联交易的敏感度极高。


2024年,宗馥莉掌控的宏胜集团净利润达47亿元,而娃哈哈本部净利润仅1871万元,巨大的差距引发“利益输送”的质疑,也让娃哈哈与国资的关系变得微妙。


在这样的背景下,关停边缘公司、切割潜在风险点,成为宗馥莉缓和国资关系的关键一步。她需要用更透明、更聚焦主业的经营策略,打消国资股东的顾虑,为改革争取更稳定的外部环境。

注销公司只是宗馥莉改革的“冰山一角”。

上任以来,她以“铁腕”推动全方位变革,从经销商体系到内部管理,从产能布局到品牌策略,每一步都充满争议,却也透着破釜沉舟的决心。

一方面,渠道上全力“收权”,斩断“低效纽带”。

娃哈哈传统的“联销体”模式,曾依靠庞大的经销商网络占据市场,但随着电商、即时零售的崛起,这一模式逐渐失灵。

宗馥莉的做法是,直接对经销商体系“开刀”。

比如淘汰年销售额300万以下的小规模经销商,筛选优质合作伙伴;将剩余经销商合同逐步转签至宏胜集团(由宗馥莉实际掌控);关闭18家非宏胜系工厂,整合产能,降低运营成本。这一系列“收权”动作,引发不少经销商反弹,甚至出现“集体观望”的情况。但宗馥莉不为所动,她深知,分散的渠道和低效的产能,早已无法适应快消品市场的“速战速决”,唯有集中掌控,才能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。

另一方面,管理上大“换血”,打破“家族式”惯性。

宗庆后时代的娃哈哈,管理模式带有强烈的“个人色彩”,即决策高度集中,员工只需“听话执行”。而宗馥莉则主张“团队协作”,她上任后迅速调整高层团队,将不少老员工合同转签至宏胜集团,引入绩效分红机制,试图用职业化、制度化的管理,替代传统的“家族式”运营。

“我自己管理风格跟我父亲时完全不一样的,我希望用团队去想办法去解决或者是发现问题,但是我爸就希望他给指令你去执行,你只要做好执行就行了。”在一次专访中,宗馥莉如此说到。
但这种“打破常规”,也让她背负了“冷血”“去娃哈哈化”的骂名,甚至引发部分老员工维权。

不过,好在宗馥莉的内核足够强大,外界的质疑,员工的不解,都没能动摇她改革的决心。此前在接受《财经》杂志专访时,宗馥莉就直言“我的‘定海神针’就是坚持做自己。以前我是怎样的,现在还是怎样,我不会因为风波改变方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