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名称

新闻动态


团结求实勤奋创新

长安的荔枝,刺痛了多少国央企人


发布时间:

2025-08-02

《长安的荔枝》又火了,


 

这部根据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,讲述了一个唐代的部委基层小吏,
 

为完成唐玄宗安排的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”——从岭南采购新鲜荔枝运至五千里外的长安,如何克服艰难险阻的故事。

博主之前看过书版,背景虽然在唐朝,却仿佛是当代国央企职场现状的真实写照,
 

诸多情节让人忍不住和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对应起来。

1、国央企,每个人也有自己的荔枝要送

杨贵妃要吃新鲜荔枝,轻飘飘一句话,

却不知累得多少人上下奔走、耗费多少银两,多少人、马丢了性命,又侵扰了多少百姓,路”。

上层并不会考虑这个任务有多么荒诞、执行难度有多大,如此劳民伤财是否合算,他们只会一声令下:“我只要结果”。

职场上,每个人也有自己的“荔枝”要送:

上头突发奇想拍出来的一个指标、一项数据,可能就足够一个分子公司全体忙活一整年;

周五下班前发通知、要求周一提交一份报告,整个部门的周末就打了水漂;

领导的一份发言材料,精雕细琢、数易其稿,无数个夜晚伏案加班,最后也不过是念几句然后被丢进了废纸篓。

上面一张嘴,下面跑断腿,“荔枝”就是那个不容置疑、无需思考意义、“使命必达”的KPI.

更绝望的是,你以为拼命工作、当了领导就能解脱?

错,领导上面还有领导、领导的领导...每个人都被嵌套在这个体系里,

只要你身处其中,你就不得不将自己的时间和生命,投入到这场永无止境的“荔枝游戏”当中,

而少有人敢问一句:

这荔枝,非送不可吗?


 

2、“锅最后都是甩给老实人的”

有句话怎么说来着,“只要你努力工作,办事靠谱,从来不给领导添麻烦,

时间久了你会发现,得到的不是信任和肯定,而是一堆烂事和杂事”。

还有句话怎么说来着,“你不可以大声责骂年轻人,他们会立刻辞职的,
 

但你可以往死里骂中年人,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娃的那些。”

《长安的荔枝》主人公就是如此,工作兢兢业业、专业过硬,却一直在基层被同僚欺负、被领导打压,
 

最后还被连蒙带骗,接了“荔枝使”这个极有可能掉脑袋的“美差”。

上有老、下有小,努力了几十年,才在京城贷款买了房,
 

为了碎银几两,不得不在充满利益、算计的职场,终日奔波苦,一刻不得闲。

锅,最后总是甩给不敢跑、不能跑的人,

这不就是无数职场“老实人”,日日都要面对的心酸么~

3、做事千斤重,“做人”万斤难
 

运送荔枝,在交通不发达、冷藏条件有限的唐朝,固然是技术难题,

但更难的是既要把事办成,又要揣摩、平衡各方利益。

绞尽脑汁觅得运送荔枝之法,却动了岭南五府经略史的奶酪,

担心皇帝追问“为何以往送不了?”差点招致杀身之祸;

回京推动运送荔枝,各部门推三阻四,皮球踢来踢去,处处都是“甩锅侠”;
 

起初人人认为“送荔枝”是“烫手山芋”,争相往外甩,
 

等方案可行了,却又人人争先恐后想要分得一杯羹。像不像你们办公室的“抢功精”?

职场中,“人”的问题,总比“事”的问题复杂百倍。


 

4、“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”

设置重重流程,本意是为了办事能够规范化、提高效率,很多时候却成了审核人行使权力、推诿塞责的工具。

讽刺的是,一些流程,在基层面前是“死”的,只要领导一发话,突然就“活”了。
 

就像李善德(《长安的荔枝》主人公》)在推动“送荔枝”的过程中四处碰壁、求告无门后来机缘巧合得到杨国忠亲自赠送令牌,就完全不一样了,

原来给他吃过“闭门羹”、看过脸色的人,瞬间“门好进、脸好看、事好办”。
 

这正是职场的真实写照:“往上看都是屁股,往下看都是笑脸,左右看都是耳目”,

很多时候,一件事给不给办,不看它该不该办,而在于办事人背后的“分量”。

5、个体的“精明”,蛀空大厦根基
 

书中,人人都在算自己的账,趋利避害、算盘打得噼啪响,只求利益最大化,
 

却唯独没人算百姓的账、国家的账。

像不像职场中那些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机关算尽、争权夺利,
 

却对由此给组织造成的系统性损害(内耗、低效、人才流失、组织损伤) 视而不见或毫不在乎的精致利己主义者?

以上内容源于网络